2018年,国务院同意深圳市以创新引领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目前,深圳垃圾分类工作又有新动向。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近日在深圳组织召开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固废资源化重点专项“基于分类的深圳市生活垃圾集约化处置全链条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
专家组评议认为,项目针对超大型城市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构建的重大需求,开展以“源头分类、全程减量、梯级利用、安全处置、智慧监管”为主线的生活垃圾集约化处置全链条集成技术与综合示范,可为深圳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据了解,项目紧密结合深圳市垃圾分类处理方面的重点工作,旨在推动深圳市建成以选择性精准分类回收为基础,以全流程减量提质为重点,以清洁焚烧发电为核心,以全过程智慧监管为保障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形成适应城市精细化管理、环境高标准保护、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深圳模式,引领我国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土地稀缺的超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发展方向。
作为特大型城市,深圳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土地资源稀缺,在垃圾分类方面很有代表性,能否走出一条可复制的示范道路,成为政府、行业专家和企业共同面对的问题。
论证会上,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党组书记邱宣指出,深圳面临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社会治理支撑力相对不足的挑战,需要着力治理包括垃圾产生量过快增长在内的“城市病”。垃圾分类处理既是资源环境问题,也是社会治理问题,希望项目发挥“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优势,在超大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方面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
深圳市城市管理与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杨雷总结了深圳市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的良好进展,指出目前仍存在前端分类投放效率不高、后端分类处理设施能力不足的短板,表示城管局作为垃圾分类处理行业主管部门全力支持本项目实施。项目负责人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建国表示,项目执行期为4年,从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